星鱼平台股东 首页 星鱼平台股东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 星鱼平台股东 > 新闻动态 >

越过墨西拿海峡,西西里岛的盟军向意大利本土发起登陆作战

发布日期:2025-04-13 14:15    点击次数:115

这一期内容挺多的,大概得有8000字左右,确实有点长,不过还是要谢谢你耐心看下去。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不拐弯抹角了。这篇文章虽然字数多,但每句话都是干货,希望对你有点帮助。我会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话来说,让你读起来不那么费劲。咱们就一段一段来,保证每段的中心意思都不变,但说法上我会给你换个新鲜的。首先呢,咱们要说的这个点,其实挺关键的。虽然具体细节我不能透露太多,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大宝藏,里面有很多值得你去挖掘的东西。别看我这么说好像很神秘,其实它就在你身边,只是你可能还没发现而已。接着往下说,咱们得聊聊这个东西是怎么来的,还有它为什么会这么重要。这个过程可能有点复杂,但我会尽量简化,让你一听就明白。它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随便造出来的,而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和时间的沉淀,才慢慢形成的。所以,你可别小看了它。再往后,咱们得说说它具体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这可不是我瞎说的,都是有事实依据的。用了它之后,你会发现生活或者工作上的一些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它就像是一个万能钥匙,能帮你打开很多之前打不开的门。当然了,这么好的东西,肯定不是白给你的。你得付出一些努力和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它。不过别担心,只要你愿意学,愿意尝试,就一定能成功。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努力总会有回报的。最后呢,我想说的是,这篇文章虽然长,但每一句话都是我用心写的。我希望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帮助,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好。如果你真的觉得有用,那就给我点个赞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吧。这样我就更有动力去写更多的好内容了。

【跨过墨西拿海峡】

1943年年初,英美大老板们在卡萨布兰卡开会,商量好今年地中海那边只打西西里岛,不动意大利老家。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到了5月份,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美国陆军的头头马歇尔跑到阿尔及尔的地中海战区指挥部,跟那边的将军们开会,商量接下来的打法。会上,包括美军大佬艾森豪威尔在内的海陆空三军头头都觉得,西西里岛打完之后,咱们得趁热打铁,直接干意大利本土。

英美两国的军方高层经过仔细考量,通过了这项新的作战方案。在这个新方案里头,可能是因为意大利军队在西西里的战斗表现不太给力,又或者是因为德军在意大利的兵力不够充足,盟军看起来信心满满,打算同时在三个地方发起登陆行动。头一个就是英国的第8集团军,他们打算在意大利那个像靴子一样的半岛最前端,卡拉布里亚那儿登陆,这个行动的名字叫“湾镇”。第二个行动呢,是英国的第1空降师,他们准备在意大利的一个重要军港塔兰托进行空降,这个计划的名字叫“响板”。最后一个,是美国的第5集团军,他们选择在萨勒诺登陆,这个行动的代号叫做“雪崩”。

这三个登陆行动里头,卡拉布里亚登陆是头一个动手的。早在8月16号,西西里那边的仗还没打完呢,第15集团军群的头儿亚历山大就给第8集团军的老大蒙哥马利下了死命令。他在这命令里头特别强调:“你得记住,你在意大利南边拖住的敌人越多,对咱们接下来的雪崩行动帮助就越大。”这么看来,“湾镇”这个地方就是为了给“雪崩”打掩护的。打从西西里那事儿以后,蒙哥马利以前那种当老大的风光日子似乎是没了,慢慢开始变成给别人搭台唱戏的了。

蒙哥马利对这次任务真是牢骚满腹,毕竟从卡拉布里亚跑到萨勒诺,那可是快500公里的路程呢,这么远的距离,在打仗的时候根本没法互相帮忙和配合。而且啊,从卡拉布里亚到萨勒诺,就那么两条公路可以走,路还特别窄,旁边都是山啊沟啊的,防守的人只要放一点点兵力在那,进攻的人就算有很多人,也很难打过去。你要说这是为了牵制敌人吧,那在卡拉布里亚登陆简直就是傻到家了。可没办法,军令下来了,蒙哥马利就算心里再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去组织这次感觉没啥用的登陆。

蒙哥马利心里清楚,卡拉布里亚那片的德意军其实没啥大本事,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小心翼翼地安排起了战斗。本来,艾森豪威尔想让第8集团军8月22日就开打,可蒙哥马利却说,现在手头能用的登陆船太少了,顶多就能送4个营的兄弟上岸,这点人去打仗,那肯定不够看啊。所以,他就跟上面商量,能不能晚点再登陆,等多找点船再说。这么一来二去的,最后的登陆日子就挪到了9月3日。

8月31号那天,联军派了两艘大战舰、一艘巡洋舰,还有九艘驱逐舰,提前到要登陆的地方,用舰炮进行了好一阵子的火力轰击,为之后的行动做准备。

9号二号那天,他们又派了两艘大战舰、两艘巡洋船,还有七艘驱逐舰过去,对着登陆的那个地方一顿猛轰。

9月3号一大早,天还没亮,英军的第13军,由麦尔斯·邓普西中将带着,分成了两队,坐上了22艘装坦克的大船和270艘小船,一起渡过了墨西拿海峡。到了差不多4点半的时候,英军的第5步兵师和加拿大的第1步兵师就在勒佐那片海滩上碰了头,一块儿登陆了。他们上岸的时候,后面是轰隆隆的炮火在给他们打掩护。不光是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在开炮,蒙哥马利还把英军第30军的所有炮兵,加上80门大炮和40门美国造的105毫米炮,全都调来了。算来算去,各种炮加起来有600门呢!说实话,这炮火也太猛了点儿,简直就是浪费子弹,因为守在登陆地点的德国和意大利的军队,加起来也就两个营,炮火支援也没多少。

登陆的士兵们在密集的炮火掩护下,一股脑儿地冲上了沙滩,结果却发现沙滩上出奇地安静,别说敌军了,就连地雷和铁丝网这些陷阱都少得可怜。他们一上岸,就马不停蹄地向内陆推进,到了傍晚,已经把意大利半岛的那个“小脚尖”给全占下来了。他们控制的登陆区域,纵深都有10公里了。在这期间,他们还抓了三千多名意大利士兵和三个德国兵。不过啊,他们遇到的最难对付的家伙,竟然是一头从勒佐动物园逃跑出来的美洲豹。

从第二天开始,英国军队的前进脚步就碰到了德军第29装甲掷弹兵师的阻拦。凯塞林心里清楚,这支德军部队刚从西西里岛撤回来,人员和装备都没来得及补充,战斗力还没恢复到最佳状态。所以他给这支部队的命令就是拖住英国军队,别让他们太快前进。德军没有派出大批部队去硬碰硬,而是让主力部队有序撤退,只留下后卫部队在一些有利地形上打阻击战。同时,德军还在公路边上埋了大量地雷,甚至弄了些假地雷来迷惑敌人,还对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了爆破破坏。这些招数让英国军队的速度慢了下来,一直到9月6号,他们才往前走了50公里。另一边,德军第29装甲掷弹兵师是一边打一边退,最后在卡坦扎罗以南的地方跟德军第26装甲师碰头了。

9月8号那天,英国军队用一个加强团的兵力,在巴尼亚拉那块地方上岸了,把德国军队的第29装甲掷弹兵师的一部分后路给堵住了,搞得德军这个师有点手忙脚乱。还好,德国的第26装甲师反应快,立马冲着上岸的英军就反击过去了,打了个口子,把被围的部队给救了出来。到了9月10号,英军跟着德军走到了卡坦扎罗、尼卡斯特罗那一带,虽说前面没有德军挡路了,但英军还是停下了。为啥呢?因为路上好多地方都被破坏了,大堆的补给东西堆在海滩上,运不到前线的部队手里,部队开始缺这少那的了。这时候,萨勒诺那边也开始登陆了,可第8集团军离萨勒诺还有350公里远呢!

【简单的判断题】

西西里岛打完仗后,德国的大佬们就开始琢磨盟军在地中海接下来会打哪儿。他们在西西里岛那场大战里看到盟军的登陆本事太厉害了,一下子上来8个师,这让德军头头们心里直打鼓。盟军要是想的话,地中海哪儿都能去,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而且地中海那边德军防守跟没穿盔甲似的,软得很。盟军能挑的地方多了去了,巴尔干、法国南边、撒丁岛、科西嘉岛,还有意大利本土,哪个地方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软肋。

希特勒琢磨着,盟军接下来很可能会把巴尔干作为登陆点。为啥巴尔干这么重要呢?主要是因为它一直是攻打欧洲中心地带的老路了。要是盟军真在希腊上了岸,那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这些国家估计就会吓得赶紧投降,苏联南边的防线可就危险了!还有啊,土耳其现在立场还不稳,万一他们一看这形势,也跟着站到同盟国那边去,那可就糟糕了。到时候苏联和英美盟军一起,在东南欧大举反击,这不就是希特勒最头疼的事儿嘛。再说了,巴尔干那地方的地势,对盟军的机械化部队来说可太合适了,不像撒丁岛、科西嘉岛还有意大利本土,到处都是山,路又难走,防守起来容易得很。而且,盟军的两栖登陆能力那么强,他们肯定不会只满足于占领撒丁岛或者科西嘉岛这种小地方。

德军的一些高级策划人员觉得,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这俩岛啊,比起其他目标来,防守的人少,盟军攻打起来相对容易,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先挑软柿子捏嘛。而且,要是真把这两个岛拿下来了,还能在那上面建空军基地,这样一来,轰炸法国和意大利内地就更方便了。再往远了说,以后想在法国南部或者意大利本土登陆,空中支援也更有保障了。

空军大佬凯塞林,他很了解盟军空军那套。按盟军往常的打法,他们绝不会跑到自己岸基航空兵够不着的地方去搞大动作。这是盟军一条死规矩,雷打不动,就算那地方再重要,就算盟军地中海舰队航母上的飞机比德意军队的飞机厉害得多,他们也不会这么干。再看看盟军现在用的战斗机,它们的飞行距离有限,所以巴尔干那块地方,因为超出了战斗机的飞行范围,肯定会被盟军排除在外。

现在看来,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意大利的那个主岛了。这岛啊,长得跟靴子似的,南边全是山,路都不好走,中间有条高高的亚平宁山脉,从南到北,就像这靴子的脊梁骨。北边呢,阿尔卑斯山有好多山口,就像从地中海到中欧的一条大路。这岛上,山地和丘陵加起来,占了八成多的地方。在意大利的这个主岛上,还有好多让人眼馋的地方。从靴子的“脚尖”开始,到东边的塔兰托,还有最大的飞机场福贾,再到西边的那不勒斯,都是打过去的好地方。特别是那个“脚尖”上的卡拉布里亚,盟军要是打过去,简直就是抬腿就到,离意大利主岛近得不能再近了,这谁都能看得出来。

不过凯塞林琢磨着,卡拉布里亚那边登陆的话,地形朝北,进攻起来挺费劲,说不定就是个障眼法。真正的猛攻啊,很可能是冲着萨勒诺去的。为啥这么说呢?你看萨勒诺,刚好在盟军战斗机飞得最远的地方边上。就拿盟军最厉害的“喷火”战斗机来说吧,要是加个副油箱,能在萨勒诺头上盘旋20分钟呢。盟军战斗机那么多,20分钟足够了。再说,萨勒诺旁边不到10公里就是蒙特科维诺机场,登陆后赶紧抢下来,就有了自己的空中基地。还有啊,萨勒诺北边50公里就是那不勒斯,意大利南部最大的港口,盟军做梦都想拿下它!另外,萨勒诺湾那地方,入口大,海滩也宽,大军舰和登陆船都能轻松上岸。这么一看,盟军下一个要登陆的地方,简直就是明摆着的事儿,答案就是萨勒诺。

凯塞林真是看问题看得准,他一下子就抓到了盟军那个有点过头、过分依赖空军的弱点。其实盟军心里早就打定主意,下一步要攻打意大利本土。但在商量具体怎么登陆时,有人提议说,咱们在那不勒斯北边的加埃塔上岸吧,因为从那儿往内陆走挺平坦的,不像萨勒诺那边都是山挡着。可盟军地中海战区的空军头儿特德一听,马上就反对,他说要是咱们在加埃塔登陆,那空军就帮不上忙了,因为超出了他们能管的范围,空中支援就泡汤了。所以,空中支援这事儿,就成了盟军决定登陆计划时能不能通过的关键。

这种明摆着的选择题,不光是像凯塞林这样打过很多仗的老将能看出来,就连一些普通人也能琢磨明白。就好比德国有个电台,他们在评论节目里头,就大胆地猜对了盟军接下来的动作,说是会在萨勒诺那儿发起主要攻击,而在卡拉布里亚那边,只是个小规模的辅助进攻。

剩下的六个师里头,有两个是最近才调过来的,另外四个呢,是刚从西西里岛撤回来的。在这四个师当中,凯塞林把伤得最重的戈林师和第十五装甲掷弹兵师都弄到那不勒斯去休整和补充人员了。第一空降师被安排到了阿普利亚,主要负责塔兰托和福贾这两个地方的防守。第二十九装甲掷弹兵师呢,被派到了卡拉布里亚,主要是防备盟军可能会在那里登陆。至于新到的两个师,第二十六装甲师也被放到了卡拉布里亚,给第二十九师当后援。而那个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第十六装甲师,则被安排在了萨勒诺,准备直接跟盟军的登陆部队干上一仗。

这个师原本是德军第6集团军的一部分,在斯大林格勒那场大战里被打得七零八落,差点全军覆没。后来他们在法国好不容易补充了兵力,现在整个师加起来大概有一万一千人,手上有八十多辆四号坦克和三十六辆突击炮。不过呢,他们刚调到萨勒诺没多久,防御体系还没建好,虽然也搞了点工事,但还差得远呢,特别是地雷区和海滩上的反登陆设施,根本还没弄起来,所以说防御根本不牢固。现在意大利南部的德军六个师,全都是归第10集团军管的,而这个集团军的司令部就设在萨勒诺东南边的波拉。凯塞林这个大佬还亲自跑到萨勒诺海滩看了看,表面上看这海滩又宽又平,挺适合大军登陆的。但往内陆走个二十五公里,就被高山给围住了。只要在山头上放几个炮兵部队,就能把平原上的登陆部队压得死死的。也难怪凯塞林这个炮兵出身的大佬,一看萨勒诺的地形就乐开了花,直呼:“这可是上天送给德国炮兵的宝贝地方啊!”

咱们可以琢磨琢磨,要是这样的话,盟军要是登陆,那他们可能会碰到啥情况呢。

【没有爆发的雪崩】

盟军那时候对德军的动作一点头绪都没有,光顾着高兴意大利快投降这事儿了,以为一上岸就能轻松搞定。他们给萨勒诺登陆起了个代号叫“雪崩”,这就能看出他们领导层有多乐观过头了。这次行动,最高头头儿是地中海战区海军的老大坎宁安上将。地面打仗的是美军第5集团军的头儿克拉克中将,他手下管着美军第6军和英军第10军。运兵的是西部特混舰队的休伊特海军中将,他手下又分南北两队,一队运第6军,一队运第10军。海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维安海军少将的航母编队和威利斯海军中将的战列舰编队。航母编队里有2艘轻型航母和4艘护航航母,主要是给舰队头顶上挡子弹的,因为岸上的飞机飞不到那么远。战列舰编队呢,有4艘战列舰和2艘舰队航母,主要负责海上直接扛把子,还得等着意大利海军舰队来投降呢。

1943年9月份,就是在那个9月,“安康”号这艘美国的两栖指挥舰上,舰长是个叫马瑟的上校,他站在左边,正热情地跟克拉克中将打招呼,欢迎他上舰。而克拉克呢,他这回要挑大梁,指挥作战了,只不过啊,这场指挥可不怎么顺利。

从9月3号那天起,要去登陆的各支队伍就陆陆续续从阿尔及尔、奥兰、比塞大,还有的黎波里这些北非的港口坐船出发,朝着西西里岛开去,目的是要和从巴勒莫上船的队伍碰头,之后大伙儿一块儿往萨勒诺进军。这一路上啊,他们碰到了德军飞机的轰炸,好几艘舰艇就这么沉了。

9月8号那晚,收音机里头突然播了条大新闻,说意大利投降了,没附带任何条件。这一下子,整个舰队的人都炸了锅,欢呼声震天响。士兵们个个心里头乐开了花,琢磨着这次上岸可不就是场美滋滋的旅程嘛,等着他们的,那都是盛开的花朵、冒泡的香槟,还有热情的拥抱。

第五军团的头儿,克拉克将军,他以前可从没上过战场,更别提指挥过啥两栖登陆战了。舰队一出海,他就琢磨着要来个突然袭击,觉得压根儿不用先拿大炮轰一轮。这话刚一说完,登陆舰队的司令休伊特就跳出来反对了。休伊特啊,那可是在北非和西西里都打过登陆战的,战场上枪林弹雨的,他深知大炮开路对登陆有多重要。再说,就连底下好多水手和士兵都猜得到要在哪儿登陆,想搞突袭?那简直是异想天开。所以,他坚决主张得先用炮火开路。可克拉克这家伙,倔得跟头牛似的,休伊特怎么劝都不听,就认定了不打炮也能赢。

舰队被德军飞机盯上后,休伊特马上说,德军都发现咱舰队了,突袭啥的就别想了,得赶紧准备开炮。可克拉克这家伙,倔得跟头驴似的,硬是说德军只知道咱们被打了,但不知道咱们往哪儿走,更不知道咱们要干啥,所以突袭还是有戏的,反正就是不同意现在开炮。休伊特磨破了嘴皮子也没用,只好算了。再说英军第10军的军长麦克里里,人家可是西西里登陆的老手了,心里明镜似的,知道没有舰炮支援有多悬。但因为是友军又是上级,他也不好意思多说啥。不过这家伙狡猾得很,表面上不吵着要炮火支援,暗地里却让军舰们都准备好,只要德军一开炮,立马就能找借口反击。

9月8号下午的时候,德军飞机一瞅见盟军的舰队,立马就明白过来,萨勒诺那边开始登陆了。从下午3点开始,萨勒诺的德军就进入了最高级别的戒备,等着盟军来登陆。到了晚上10点,盟军的舰队到了可以换船的海域,登陆的士兵们就从大运输船上,下到小登陆艇里,排好队伍,朝着海滩就出发了。

9月9号半夜2点多,盟军的那些登陆船正往海滩那边开呢,结果突然间,海岸线上就亮起了火光,德军的炮弹嗖嗖地就飞过来了。英军这边早有防备,立马就开火了。特别是他们头一回用的那种火箭炮艇,那威力简直了,一下子就把德军的炮火给压下去了。在军舰大炮的猛烈掩护下,英军的第10军开始往岸上冲。而那些在英军北部登陆队伍里的美军特种部队,最先上了岸,还比原定的时间早了20分钟呢。

美军特种部队选择的登陆地点,是在最北边的梅奥里小镇,那片沙滩空荡荡的,连个防守的人影都没有,美军就像是走进了没人的地界,一上岸,他们就按照之前定好的计划,三个营分成了三路。一路是沿着公路往阿马尔非冲,一路直接朝着萨勒诺奔,还有一路是抢占重要的高地——齐翁兹山口。这一片地方,德军压根儿就没怎么设防,因为德军虽然猜中了盟军会在哪儿登陆,但手里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只有一个师的兵力得守将近50公里长的海岸线,还得留一部分兵力准备着反击,这样一来,在第一线防守的德军,每个营得管15公里的海滩,这可比德军规定的一个营最多守1000米正面,要多出足足15倍!想守也守不过来。结果就让美军特种部队捡了个大便宜,轻轻松松就拿下了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海拔1200米的齐翁兹山口。

在美军特种部队的南边,是英国军队的突击小队。他们按照计划,准时在维特里这个地方登陆。刚开始,跟美军一样,他们在海滩上没遇到啥阻拦,很顺利地就进了维特里镇。但没过多久,德军听到动静就赶了过来,开始阻击英军。不过,英国这突击小队真不是盖的,训练有素,战斗力超强。他们在黑夜里跟德军打得火热,甚至还拼起了刺刀,最后成功地把德军给打跑了,完全控制住了这条通往那不勒斯的重要公路的关键位置。可英军想继续往前冲的时候,却在拉莫里纳这个狭窄的地方被德军挡住了,德军守着地势低洼的卡瓦山谷,英军就是冲不过去。

上面说的那两支盟军小队,其实就是现代特种部队的老祖宗。它们就像是冲锋陷阵的先锋队,这次果然没让大家失望,顺利完成了任务。完成之后,它们立马转为了防守,开始就地挖坑搭工事,准备应对德军可能的回击,同时还等着后面的大部队赶上来呢。

在英国突击小队南边的,是英国的第46步兵师,他们的登陆点选在了萨勒诺的南边。多亏了登陆前军舰大炮的猛烈开火帮忙,把德军的炮火给大大压制住了,所以一开始冲上岸还挺顺畅的。不过呢,有些小队搞错了地方,跑到隔壁第56步兵师的登陆点去了,这一搞,第56师那边全乱了套,第46师能用上打仗的人手也少了。这样一来,虽然他们站稳了海滩,但想往内陆冲就没那么大力气了。德军在内陆死守,他们顶着德军猛烈的抵抗,就是没法打到原定要拿下的蒙特科维诺机场。

英军在最南边的那个第56步兵师,在往岸上冲的时候,遇到的最大难题并不是德军的阻拦,而是自己给自己找的茬儿。因为军舰上的大炮在准备开火时,打偏了目标,那些登陆的小船呢,也就跟着炮火的方向偏了,直接冲到了错误的海滩上。虽说军舰的大炮火力很猛,让他们上岸挺顺利的,但上的那片海滩根本就不是原计划要上的。更糟糕的是,第46师的一些部队也来凑热闹,都挤到了一块儿。而那些运送补给物资的后续小船,还是按原计划去了原来的海滩。这样一来,整个海滩就乱套了,根本没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往内陆进攻的行动。就只有一个小队曾经到过他们原本要去的巴蒂帕里亚,但很快就被德军打了回来。

北部那边的登陆队伍吧,总体来说,登陆过程还算过得去,人员伤亡也不是很严重。但问题是,登陆那天的主要目标,蒙特科维诺机场和巴蒂帕里亚,都没能攻下来。更麻烦的是,他们和南边美军登陆的队伍之间,有个足足10公里宽的大空档。这对咱们来说,简直就是德军反击时的一个超级大软肋。

虽然英军没有达到原本打算的目标,但他们并没吃多少亏,登陆过程还算是挺顺畅的。反观美军那边,南边的登陆队伍因为克拉克非要搞突袭,死活不让提前开炮,结果就吃了大亏,被德军火力给狠狠收拾了一顿。美军第36步兵师的兄弟们,坐的登陆船在黑夜里头,靠着雷达指路,从扫雷船清出来的安全路上摸黑往前开,悄悄往海滩靠。头一批登陆船刚一到岸,立马就被德军像下雨一样的炮弹和子弹给招呼上了。一眨眼的功夫,就有好多美军士兵倒下了。剩下的人,有的吓得躲在沙丘后头,连脑袋都不敢伸出来;有的在海滩上乱跑一气;还有的死命往内陆冲,结果却撞上了德军更加密集的火力网。

海面上,有些登陆艇被德军打中了,还有些因为炮火太猛,不得不掉头避开。从海滩到海面上,那叫一个乱糟糟。还好美军之前练过,乱了一阵子后,慢慢就稳住了,在长官们的带领下,开始找回节奏。美军的驱逐舰看到海滩上形势不妙,也主动靠过来,用舰炮帮忙开火。多亏了这些军舰的大炮,把德军在140高地和386高地的火力给压下去了,给地面部队开路。天亮以后,美军总算是把滩头阵地拿下来了,还把105毫米的榴弹炮给搬上了岸,第36师开始往内陆打过去。德军从早上6点开始,就不停地搞小规模的反击,有时是坦克带着步兵上,有时就几辆坦克冲一下。但美军有海军舰炮撑腰,这些反击都被一一打退了。

到九号那天结束,美国那边的第六军就已经把塞勒河以南那块地方给拿下来了,他们左边那部分队伍冲得最快,都往里头推进了差不多9公里,直接到了卡帕奇奥。英国那边的第十军呢,虽然一开始上岸挺顺利的,但想再往里面走就难了,速度慢得像蜗牛。“雪崩”这个计划啊,到最后也没能像大家想的那样,一下子就把对手给打败,赢得痛快。

9号对凯塞林来说,简直是霉运当头。他不仅要头疼萨勒诺的登陆行动和意大利的投降事宜,一大清早,盟军还派了130架B-17轰炸机,轰炸了他在罗马东南边弗拉斯卡蒂的指挥中心,那里被炸得差不多成了废墟。好在凯塞林机灵,及时躲进了防空洞,这才捡回一条命。没过多久,手下拿来一张从被打下来的美军轰炸机碎片里翻出来的地图。这张地图上,明明白白地标着他还有德军驻意大利第2航空队头头里希特霍芬的指挥中心位置。凯塞林一看,火气立马就上来了,他气呼呼地说:“看来在意大利,盟军还真有几个死心塌地、挺能干的内奸啊!”

【未完待续……】

接下来咱们会接着聊盟军在意大利本土的登陆计划,记得点上关注,这样就不会错过接下来的精彩内容啦。



----------------------------------
栏目分类
相关资讯